牛帶絳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牛帶絳蟲病(taeniasis saginate)是由牛帶絳蟲(taenia saginata)成蟲寄生人體小腸引起的一種腸絳蟲病,又稱牛肉絳蟲病肥胖絳蟲病。其囊尾蚴由Wepfer于1675年首次發現,1861年Leuckart將妊娠節片感染牛獲得囊尾蚴,1869年Oliver將牛囊尾蚴感染人,從而完成了整個生活史。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牛帶絳蟲病都是被最早記錄的寄生蟲病

牛帶絳蟲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習慣的地區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區則多為散發病例

目錄

牛帶絳蟲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牛帶絳蟲

牛帶絳蟲又名牛肉絳蟲、肥胖絳蟲、無鉤絳蟲。 成蟲乳白色,扁如帶狀,分節,長約4m~8m。蟲體前端較細,向后逐漸變寬,約有1000~2000個節片,蟲體肥厚,不透明。整個由體由頭節頸節及鏈體三部分構成。每一節片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在蟲體內妊娠節片的數量約占節片總數的10%,其子宮共有15~30個分支數,呈分支狀排列在節片兩側,整齊,里面有大量蟲卵。由于其伸縮蠕動可將蟲卵散播在糞便中以及肛門周圍甚至衣褲上。妊娠節片內約有蟲卵8萬個,50%的蟲卵是已成熟的,只有40%必須要在宿主的體外過半個月才會發育成熟,如此算來,一條牛帶絳蟲一天排卵將近72萬個。在糞便中發現的蟲卵一般卵殼已經脫落,只有胚膜包被的圓形或近圓形的六鉤蚴,它的直徑介于36~42μm,呈黃褐色。胚膜3~3.8μm,表面有六角的網狀紋理。胚膜內側為薄而透明的幼胚外膜,繞著六鉤蚴。牛帶絳蟲蟲卵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在糞便中亦可存活數十天,通常處理污水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殺死蟲卵,至少可存活168天在-4℃的環境中。

傳染源

牛帶絳蟲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習慣的地區和民族中流行廣泛,一般地區僅有散在感染。我國20多個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帶絳蟲病人,但在若干少數民族地區,如新疆、內蒙、西藏、云南、寧夏、四川的藏族地區、廣西的苗族地區、貴州的苗族、侗族地區,以及臺灣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區有地方性的流行。感染率高的可達到70%以上,患者多為青壯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牛帶絳蟲病的病原體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帶絳蟲病主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

主要與當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在流行區農牧民常在牧場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糞污染牧場、水源和地面。牛帶絳蟲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時,牛很容易吃到蟲卵或孕節而感染。有些群體喜歡吃生的或是半生的牛肉亦容易感染。

牛帶絳蟲的惟一終宿主就是人類,中間宿主則有野豬、馴鹿、美洲駝、角馬、牛科動物、野山羊、狐、綿羊等。人是牛帶絳蟲的終宿主,但不能成為其中間宿主。牛帶絳蟲卵如被人吞食后一般認為不能發育或產生牛囊尾蚴病(牛囊蟲病),所以這不同于豬帶絳蟲的既以人為終宿主也以人為中間宿主。因為牛帶絳蟲的蟲卵與妊娠節片隨糞便排出,故它一般寄生在人體小腸上部。一般的演變過程是這樣的:中間宿主吞食被污染的飼料后,接著六鉤蚴在十二指腸內孵出并借其小鉤及穿刺腺溶解黏膜而鉆入腸壁,隨血流到達身體各部肌肉內,特別是頭部咀嚼肌舌肌心肌及其他骨骼肌內出現,經過10周左右發育為有感染性的囊尾蚴。成熟的牛囊尾蚴呈卵圓形,體積約(7~10)mm×(4~6)mm,半透明囊狀乳白色囊體,隔囊壁肉眼可見白色小點狀頭節,囊內充滿液體。當人吞食有感染力的囊尾蚴后,經小腸內的膽汁消化作用,頭節翻出并固著在腸黏膜上,長出節片形成鏈體,約經3個月發育為成蟲。囊尾蚴在牛肉內也可存活3年左右。成蟲在人體內壽命很長,達30~60年以上。

易感人群

任何年齡均可患牛帶絳蟲病。感染牛帶絳蟲后,人體可產生帶蟲免疫,不能消除感染,但對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最低年齡為10 個月,最高年齡為86 歲,但以21~40 歲青壯年最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二)發病機制

排出人體外的節片如被牛吞食,節片中的蟲卵在牛體內發育為幼蟲,隨血流播散到牛身體各處,尤其是運動較多的股、肩、心、舌和頸部等肌肉內,經60~70天發育為牛囊尾蚴。除了牛之外,羊、美洲駝、長頸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人們如果吃了這樣的生牛肉,或者在烹調過程中,牛肉中的幼蟲沒有被殺死,就會經口進入人體的消化道,在人的小腸內逐漸長大,發育為牛帶絳蟲。當少量牛帶絳蟲寄生在小腸內,蟲體可從空腸下至回腸,然后粘在小腸黏膜上,這種情況下不會發生什么病變。當大量的寄生蟲出現時,絳蟲頭節吸盤可壓迫并損傷腸黏膜,此時在局部會有輕度亞急性炎癥出現。如果寄生蟲的數量達到一定數量時,也會因蟲體結團造成部分性腸梗阻。當腸壁內出現脫落的節片活動時,遇回盲瓣阻擋時,活動增強,造成痙攣而產生腹痛癥狀

蟲體代謝產物可能對宿主有一定毒性作用。牛帶絳蟲會吸取宿主腸道內營養成分,造成患者出現饑餓感、貧血維生素缺乏的癥狀。由于蟲體代謝物作用,患者也會出現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高、蕁麻疹瘙癢哮喘等變態癥狀的出現。牛帶絳蟲感染后,特異性抗體將會在患者血清內出現。

牛帶絳蟲病的癥狀

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潛伏期為從吞食牛囊尾蚴至糞便中出現蟲體節片或蟲卵,約需3個月。最低年齡為10 個月,最高年齡為86 歲,但以21~40 歲青壯年最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寄生人體的牛帶絳蟲成蟲多為一條,亦可多達8條,最多的一例達31條。

癥狀表現:輕重程度與體內寄生蟲數有關。

輕者:可毫無癥狀,糞便或內褲中發現白色節片為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多數因此就診。妊娠節片多于大便時伴同糞便排出體外,而且常自動地單個或兩三個節片相連從肛門爬出,在肛門周圍作短時間蠕動,并滑落到會陰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門瘙癢不適。幾乎100%患者有肛門瘙癢的癥狀。

重者:癥狀明顯甚至可因并發癥而死亡。

胃腸道癥狀:中以腹痛最為常見,見于約半數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臍周或無固定位置,可為鈍痛隱痛刺痛咬痛或燒灼感,少數患者可有腸絞痛。此外還可有惡心(15.7%~46%)、嘔吐(11%)、腹瀉(10%~50%)等。食欲減退或亢進、消化不良都較常見。

全身癥狀乏力體重減輕夜間磨牙貧血營養不良等。

少數病人可有:

神經癥狀:頭昏神經過敏失眠癲癇樣發作與暈厥等。

皮膚癥狀:過敏性瘙癢癥蕁麻疹結節性癢癥等。

診斷:

1.流行病學:應詢問患者民族、宗教信仰,有無生食或半生食牛肉習慣,尤其來自少數民族地區者,可供參考。

2.嘔吐或糞便排節片史:詢問排節片史很重要,嘔出或糞便排出節片幾乎即可作出診斷。觀察孕節的方法與豬帶絳蟲相同,根據子宮分支數目可區別兩者。

3. 肛門拭子法:查到絳蟲卵。

牛帶絳蟲病的診斷

牛帶絳蟲病的檢查化驗

1.血象 血象一般無太大變化,通常不會出現貧血情況。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有輕度升高,這些現象一般出現于病變的早期。

2蟲體檢查

(1).蟲卵檢查:通過糞檢可查到蟲卵甚至孕節,但采用肛門拭子法查到蟲卵的機會更多。還可采用糞便淘洗法尋找孕節和頭節,以判定蟲種和明確療效。因為牛帶絳蟲無子宮孔,蟲卵不能直接排入腸道,只有在妊娠節片伸縮蠕動或破裂而將蟲卵播散到糞便中。大多數患者糞便中可找到蟲卵,但并非每位患者都可以在糞便中找到蟲卵。

1)糞便或拭子涂片檢查:用棉花拭子法作肛門涂片檢查,可檢獲蟲卵。方法簡便,陽性率與沉淀法大致相等,可用于普查。發現的絳蟲卵,不能鑒別其蟲種,因為牛帶絳蟲與豬帶絳蟲卵極相似,兩者難以區別。蟲卵(egg)呈園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6μm~42μm,黃褐色,卵殼很薄,自孕節內散出后多已破裂而脫落。一般在糞檢中所見到的實際上是由胚膜包繞的六鉤蚴。胚膜上有放射狀條紋。六鉤蚴呈球形,直徑約14μm~20μm,具有三對小鉤。

2)厚涂片法、沉淀法和漂浮濃集法等可以檢查出蟲卵,其中Hein厚涂片法3次檢出率可達97%。

(2).頭節檢查 驅蟲治療后24h,留取全部糞便檢查頭節可幫助考核療效和鑒別蟲種。可將糞便置一大容器中用清水反復漂洗直至糞液澄清,將沉渣轉到玻璃容器中襯以黑色背景,仔細查找頭節。如遇蟲體糾結應小心解開并順鏈體向細端尋找。牛帶絳蟲的頭節呈近四方形,較大而無頂突與小鉤,豬帶絳蟲頭節呈圓形,較小且具頂突,其上有兩排小鉤。頭節被驅出表明治療徹底。如有多蟲感染可能時應注意鏈體條數與頭節數是否一致。

(3).詢問病史:對發現牛帶絳蟲病十分重要,牛帶絳蟲孕節常逸出肛門引起患者注意。病人常自帶排出的孕節前來就診。觀察孕節的方法與豬帶絳蟲相同,根據子宮分支的數目和特征可將兩者區別。若節片已干硬,可用生理鹽水浸軟,或以乳酸酚浸泡透明后再觀察。牛帶絳蟲妊娠節片子宮分支數為15~30個,呈對分支狀,豬帶絳蟲妊娠節片子宮分支為7~13個,呈樹枝狀。將混在糞便中的節片挑出并用清水洗凈,夾于兩載玻片之間,對著光線肉眼即可分辨子宮分支數目與形狀。

3.分子生物學檢查 檢測牛帶絳蟲卵可通過DNA-DNA斑點印漬法。近年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來檢測人體內牛帶絳蟲或豬帶絳蟲成蟲擴增,主要是在糞便中蟲卵或蟲體脫落的外被體表物質的微量種特異性DNA序列,此法特異性與靈敏性均很高。

4.免疫學檢查 用蟲體勻漿或蟲體蛋白質抗原進行皮內試驗、環狀沉淀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乳膠凝集試驗可檢測體內抗體,陽性符合率為73.7%~99.2%。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也可檢測宿主糞便中特異性抗原,靈敏性可達100%,且具有高度特異性,與蛔蟲、微小膜殼絳蟲、鉤蟲鞭蟲交叉反應

牛帶絳蟲病重要的并發癥腸穿孔繼發性腹膜炎闌尾炎腸梗阻等,多因鏈體或節片阻塞所致。可能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繼發感染,極少導致死亡。

牛帶絳蟲病的鑒別診斷

豬帶絳蟲病(taeniasis solium)是由豬帶絳蟲(taenia solium)成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引起的一種腸絳蟲病,又稱豬肉絳蟲病、鏈狀帶絳蟲病。其形態和生活史與牛帶絳蟲有許多相似之處。豬帶絳蟲成蟲寄生在人腸道為腸豬帶絳蟲病,其幼蟲寄生在人皮下組織肌肉、腦等組織器官內則為豬囊尾蚴病(囊蟲病)。囊蟲病是人重要寄生蟲病之一。

臺灣流行的帶絳蟲,其成蟲形態像牛帶絳蟲,而幼蟲卻類似豬帶絳蟲的囊尾蚴,具有發育不良的小鉤;其囊尾蚴多寄生在鹿、野山羊、野豬、猴等動物的肝內,也可感染豬和牛。人體感染因生食野生動物肝所致,亦可因生食豬、牛肉內臟而受染。

牛帶絳蟲病的并發癥

牛帶絳蟲病重要的并發癥腸梗阻急性闌尾炎,多因鏈體或節片阻塞所致。

腸梗阻指腸內容物在腸道中通過受阻。為常見急腹癥,可因多種因素引起。發病的初始,梗阻腸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變,然后發生體液和電解質的丟失、腸壁循環障礙壞死繼發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癥休克、死亡。

牛帶絳蟲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 控制傳染源 在流行區應進行普查普治,治療病人和帶蟲者

2. 加強糞便管理 注意牧場清潔,勿使人糞污染牧場水源,避免牛受感染。加強對牛的飼養管理,為防止牛感染,應將廁所與牛舍分開,以防牛吃人的大便

3.加強衛生宣教,注意個人衛生,改良飲食和衛生習慣,肉類必須煮熟煮透,切生菜和熟菜的刀、砧板要分開,用后應洗刷干凈,防止污染。

4.加強肉類檢查,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牛肉。加強屠宰場的工作,嚴禁出售有牛帶絳蟲幼蟲的牛 肉。

牛帶絳蟲病的中醫治療

常用的中藥檳榔南瓜子、龍芽草。具體用法如下:

(1)南瓜子仁:取帶皮南瓜子75~120g,炒熟后去殼,得南瓜子仁并研成細末。成人口服南瓜子粉80g直接服用;或加少量水煮后再服亦可。兒童酌減。

(2)檳榔:可用切好的檳榔片,劑量:10歲以下小兒用30g,婦女與體弱成年男子50~60g,體格健壯者80g。將檳榔置500ml水中煎煮至200ml左右。

清晨空腹時先服南瓜子,1小時后服檳榔煎劑,半小時后再服20-30g硫酸鎂導瀉。多數患者在5-6小時內即排出完整的蟲體,若只有部分蟲體排出時,可用溫水坐浴,讓蟲體慢慢排出,切勿用力拉扯,以免蟲體前段和頭節斷留在消化道內。

龍芽草:葉芽全粉0.7~0.8克/千克體重或葉芽浸膏 40毫克/千克體重,空腹一次頓服,1.5小時后再服硫酸鎂, 48小時內可排出蟲體。

若有腹痛腹瀉癥狀時,宜調理脾胃,選用健脾丸黨參白術陳皮炒麥芽、炒山植、積殼等;腹痛較重加香附川楝子;氣血虧虛用八珍湯

牛帶絳蟲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目前治療牛帶絳蟲病的藥物較多,而且療效顯著,經驅蟲治療后大多可以痊愈,預后良好。下列藥物可供選擇。

1.吡喹酮 對牛帶絳蟲與豬帶絳蟲均有良好殺蟲作用,為目前首選藥物。10毫克/千克體重,總量不超過0.5克,清晨空腹1次頓服, l~2小時后服瀉藥,服藥當天或次日排出零碎蟲體與節片,服藥后可出現頭暈惡心腹痛、等麻疹等,個別可出現心電圖改變,所以服藥時應遵醫囑或住院治療。其殺蟲機制主要是損傷破壞蟲體皮層表面細胞,使蟲體表膜對鈣離子通透性增高,引起蟲體肌肉麻痹痙攣頸部表皮損傷,進而破潰死亡。有人認為2.5~5mg/kg體重,頓服,也可獲滿意療效。患者驅蟲服藥前晚宜禁食。

2.阿苯達唑阿苯達唑為一高效低毒的廣譜驅蟲藥。臨床可用于驅蛔蟲蟯蟲絳蟲鞭蟲鉤蟲、糞圓線蟲等。成人劑量為800mg/d,連服3天,副作用輕微。

3.甲苯達唑 能抑制牛帶絳蟲攝取葡萄糖,導致能量不足蟲體麻痹。劑量成人和兒童均為300mg/次,2次/d,連服3天。甲苯達唑可完整驅出蟲體,多數可找到頭節,療效幾近100%。

4.氯硝柳胺(滅絳靈) 能抑制絳蟲線粒體氧化磷酸化作用。口服后不易吸收,腸道中局部藥物濃度較高,蟲體頭節在腸內被消化溶解。成人藥量為2~3克,分2次服用,間隔l小時,小兒藥量酌減。

5.鶴草酚 對牛和豬絳蟲均有直接殺死作用,作用于頭節、頸節體節,能迅速穿透絳蟲體壁,使蟲體痙攣致死。劑量為 25mg / kg ,清晨空腹 l 次頓服, 1 個半小時后常規服瀉劑硫酸鎂。注意服藥時不要引起嘔吐,以免節片返流人胃內引起囊蟲病

6.二氯甲雙酚 對絳蟲有快速殺死和破壞作用,蟲體排出時多不成形,劑量 2 一 4g ,以嚼辟為宜,療程 1 一 2 天,不需用瀉劑,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黃疽及嚴重肝病者忌用。

7.甲苯咪唑 為廣譜驅蟲藥物,成人每次 300mg ,每日 2 次,療程 3 天。小兒每次 10Omg ,每日 2 次,連用 3 天。服藥后能排出完整蟲體,多數能找到蟲頭節,療效可達 100 %。副作用少,孕婦可能有致畸作用,故需禁用。

(二)預后

本病預后良好。服藥后應留取24小時糞便,仔細淘洗檢查有無頭節。如未得頭節,應加強隨訪,若3-4個月內未發現節片和蟲卵則可視為治愈。

牛帶絳蟲病吃什么好?

食療方:(僅供參考)


  使君子蒸肉

寄生蟲病營養不良,不想吃東西,面部蒼白,日漸消瘦腹脹且痛、口渴煩躁癥狀出現時,即可吃此菜。

原料:

使君子5-10克,豬瘦肉100克,鹽少許。

制作:

1、將使君子去殼,取出使君子肉備用。

2、將使君子肉和豬瘦肉一起剁碎和勻,加入少許鹽,二者做成肉餅。

3、將使君子肉餅放入盤內,隔水用旺火蒸熟或煮粥時放在飯面上蒸熟即成。

海南椰雞湯

驅蟲健身

原料:

椰子1只,雞1只(約重600克),姜片10克,核桃仁50克,紅棗50克,清水約用1500克,鹽少許。

制作:

1、雞洗干凈去皮,放入滾水中,浸約5分鐘,斬成大塊;核桃仁用水浸泡,去除油味;紅棗洗凈去核;椰子取汁,椰肉切塊。

2、把雞、姜片、核桃仁、棗、椰汁與椰肉同放10碗滾開水中,加姜片,用猛火滾起后,改用文火煲3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參看

關于“牛帶絳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亚洲3D卡通动漫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激情在线视頻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