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7io.jpg


目錄

疾病名稱

旋毛蟲病(trichinosis)  

疾病概述

亦作trichiniasis。

旋毛蟲(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寄生蟲病,因食入未煮熟的含旋毛蟲囊蚴的豬肉而受染。在胃及小腸內囊壁被消化脫囊幼蟲鉆入小腸黏膜,一周內發育成熟,雌蟲產幼蟲於黏膜內或直接產入淋巴管,幼蟲由此移行至身體各部,主要是肌肉,常見于膈、眼、頸、咽、喉、舌,於此形成囊包,并可生存多年,最終鈣化。本病多見於歐美,據屍檢材料美國人感染率達15~20%,但僅小部分患者體內寄生蟲較多,足以引起癥狀︰早期有腹瀉惡心嘔吐發熱,後出現肌肉疼痛、僵硬、水腫及面部浮腫。治療包括用抗炎癥藥以緩解癥狀,噻苯達唑對殺滅消化道內的寄生蟲有良效。尚無適用於大規模檢查受染豬肉的方法,食豬肉前必須煮透即可預防。

旋毛蟲病是由于旋毛蟲寄生于人體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蟲幼蟲包囊的豬肉或動物肉類而感染臨床表現急性期有發熱、眼瞼浮腫等過敏反應,繼以肌肉劇烈疼痛,乏力等癥狀。

旋毛蟲病常呈爆發流行,問病史多有生食豬肉史,根據其臨床表現與血中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結合其輔助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肌肉活組織檢查最準確的診斷方法。

治療:

1、病源治療。

2、一般治療與對癥處理。

3、中醫治療,可索取本站秘方治療,有良效。

預防:

1、加強衛生宣教:不生食或半生食豬肉及其他動物與其制成品。

2、改善養豬方法,加強肉類管理。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疾病描述

旋毛蟲病是由旋毛線蟲寄生于人體骨骼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因食人含義有活旋毛蟲包囊而感染。主要表現有發熱、水腫和肌肉疼痛等癥狀。  

癥狀體征

潛伏期2-45d,多為10-15d,潛伏期長短與病情輕重呈負相關。臨床癥狀輕重則與感染蟲量呈正相關

1、早期 相當于成蟲在小腸階段。可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通常輕而暫短。

2、急性期 幼蟲移行時期。病多急起。主要表現有發熱、水腫、皮疹肌痛等。發熱多伴畏寒、以弛張熱或不規則熱為常見,多在38—40之間,持續2周,重者最長可達8周。 發熱同時,約80%病人出現水腫,主要發生在眼瞼、顏面、眼結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腫。進展迅速為其特點。多持續1周左右。 皮疹多與發熱同時出現,好發于背、胸、四肢等部位。疹形可為斑丘疹猩紅熱樣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劇。多與發熱同時或繼發熱、水腫之后出現,病人子肌肉疼痛或壓痛,以腓腸肌為甚皮膚腫脹硬結感。重癥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動時疼痛。 此外,累積咽喉可有吞咽困難和喑啞;累及心肌可出現心音低鈍、心律失常、奔馬律和心功能不全等;侵及中樞神經系統常表現為頭痛腦膜刺激征,甚而抽搐昏迷癱瘓等;肺部病變可導致咳嗽和肺部羅音;眼部癥狀常失明視力模糊復視等。

3、恢復期 長囊期所致癥狀。病程第3—4周,急性期癥狀漸退,而乏力、肌痛、消瘦等癥狀可持續較長時間。  

疾病病因

1、傳染源 主要是豬、貓、狗、鼠等其他如野豬、熊、狐、狼等哺乳動物亦可作為傳染源。其中以豬、鼠為重要,豬食邏輯中的肉屑或鼠尸肉,人再進食帶蟲的豬肉而感染。亦有報告羊等草食動物可作為傳染源,并經檢驗證實。

2、傳播途徑 人類食生或不熟的豬或其他動物肉而感染。骨骼肌中的包囊在-12時可存活57d,在腐肉中可存活2-3個月。不充分的訊熏烤或涮食都不足以殺死包囊幼蟲。此外,在動物間通過糞便傳播受到一定的關注,人群間此種傳播亦并非不可能,尤其感染后4h為內排出的糞便感染力最強。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與年齡、性別、職業、地域、季節無關。而主要與生食的飲食習慣有關。人被感染后既可產生體液免疫又可產生細胞免疫。對再感染具一定免疫力。感染后第2周,IgM、IgG抗體滴度升高,抗成蟲抗體在感染后15d出現,對長期感染有部分免疫。抗幼蟲抗體出現在感染后30d五,對長期感染無保護作用。

4、流行情況 旋毛蟲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歐美發病率較高。我國在云南、河南、西藏、廣東、廣西、湖北、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有發生或流行。  

病理生理

旋毛蟲病發病機制與機械性作用、過敏反應及中毒性損傷等三方面因素有關。成蟲寄生于腸道引起消化道癥狀,幼蟲移行造成血管組織、臟器損害。幼蟲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導致過敏或中毒性病變。 旋毛蟲寄生部位的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或淺表潰瘍。心肌呈充血、水腫改變,有淋巴細胞、嗜酸細胞浸潤,并可見心肌纖維斷裂和灶性壞死。骨骼肌以舌肌、咽肌、胸大肌腹肌、肋間肌、腓腸肌受累最明顯表現為間質性肌炎纖維變形及炎性細胞浸潤等。長久則可發生肌纖維萎縮。此外在肝、腎可見脂肪變形或濁腫脹改變。如侵及其他臟器則可造成相應的損害。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象及生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升高,多在10-209/L之間。嗜酸性粒細胞常占20%以上,最高可達90%。血肌酸磷酸激酶(CKP)明顯增高。

2、病原學檢查 參與的可以熱淚查包囊或以胃蛋白酶消化處理后,離心取沉渣,亞甲藍染色鏡檢查找幼蟲,亦可喂飼大鼠,2-3d后檢查腸道內的幼蟲。對病人,在發鬢10d后取肌或三角肌活檢標本,壓片鏡檢查包囊和活動的幼蟲,是簡便、檢蟲率高的方法,亦可用前述蛋白酶消化法提高檢出率。患者的血液腦脊液經離心亦可查到幼蟲。

3、免疫學檢查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或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IFA)等方法,以已知的抗原檢測患者血清特異性抗體,是較為敏感、特異、實用的方法。在急性期結合臨床表現,診斷意義很大。但由于病愈后其抗體可存在較長時間,故單憑該檢查結果,不足以區分現癥患者或既往感染者。而采用單抗與多抗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病人血清循環抗原,可用于確定體內有否活蟲寄生,并可考核療效。

診斷 依進食未熟肉食的流行病學史及典型的臨床表現,不難疑及本病,再結合病原學檢查或免疫學檢查結果,確定診斷并無困難。本病應與食物中毒腸炎傷寒鉤端螺旋體病血管神經性水腫皮肌炎等鑒別。  

治療方案

1、病原治療 阿苯達唑亦稱丙硫咪唑,為首選病原治療藥物。對各期旋毛蟲均有較好的殺蟲作用,且副作用少而輕。劑量400—500mg,2-3次/d,兒童按20mg/kg/d計算,療程5d。副作用僅有頭昏、食欲減退等。其他如噻苯咪唑甲苯達唑等或因毒性大或因療效不如阿苯達唑而廢用。 在病原治療時宜注意赫氏反應發生,可以銷量藥物開始應用或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

2、一般及對癥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應用鎮靜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改善癥狀。  

疾病預防

進行衛生教育,提倡熟食,不生食或半生食豬肉或其他哺乳動物肉及制品;提倡生豬圈養,飼料最好經加熱處理;加強肉類檢疫。  

安全提示

1、加強衛生宣教,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肉及其他哺乳類動物肉或肉制品是最簡單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2、搞好衛生,消滅鼠類,將尸體燒毀或深埋。禁止隨意拋棄動物尸體和內臟。對檢出旋毛蟲的尸體,應接規定處理。

3、一定要將肉燒熟后再吃,切肉、切涼拌萊的刀、砧板要生熟分開。

參考

健康問答網關于旋毛蟲病的相關提問

關于“旋毛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三区,97国产精品传媒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导航,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视频在线 |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中文无遮挡好黄H肉视频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