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
A+醫學百科 >> 梨狀肌 |
梨狀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內面,經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
髂內動脈在此分為臀上動脈和臀下動脈,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髂關節。
此肌因急、慢性損傷,或加上解剖上變異,致易發生損傷性炎性改變,刺激或壓迫神經,而產生腰腿痛,稱為梨狀肌綜合癥。
梨狀肌綜合癥是指由于梨狀肌損傷而壓迫坐骨神經所引起的一側臀腿疼痛為主的病癥。
梨狀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從骶椎前面開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將其分成梨狀肌上孔與下孔,止于股骨大轉子。梨狀肌主要是協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旋動作。坐骨神經走行恰好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解剖關系非常密切,梨狀肌若受損傷或梨狀肌與坐骨神經解剖發生變異就可能使坐骨神經受到擠壓而發生各種癥狀?! ?/p>
梨狀肌結構
臀上神經 superior gluteal nerve
行程:發自骶叢,梨狀肌上孔出盆后,行于臀中肌與臀小肌之間,與臀上動脈深支伴行,
作用: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闊筋膜張肌。
臀上動、靜脈 sup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vein
行程:臀上動脈發自髂內動脈,通過梨狀肌上孔后,分淺、深兩支,淺支行于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間,深支行于臀中肌與臀小肌之間,供應鄰近的結構。臀上靜脈與臀上動脈伴行,經梨狀肌上孔入盆腔。
出入梨狀肌下孔的結構:
坐骨神經 sciatic nerve 發自骶叢,是全身最大的神經,由梨狀肌下孔出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經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稍內側降至股后區。
股后皮神經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發自骶叢,于臀大肌的掩蓋下降至大腿后面。
臀下動、靜脈 inferior gluteal artery and vein
發自髂內動脈,供應臀下部及股后上部的結構。臀下靜脈與臀下動脈伴行,由梨狀肌下孔穿入盆腔,匯入髂內靜脈。
臀下神經 inferior gluteal nerve
發自骶叢,支配臀大肌。
閉孔內肌神經 nerve to internal obturator
發自骶叢,出盆后,支配閉孔內肌。
陰部內動、靜脈 internal pudendal artery and vein 發自髂內動脈,出梨狀肌下孔后繞過坐骨棘后面,經坐骨小孔進入坐骨直腸窩,分支供應會陰部及外生殖器。陰部內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入盆后匯入髂內靜脈。
陰部神經 pudendal nerve 發自骶叢,出盆后,與陰部內動、靜脈伴行,分支分布于會陰部肌肉和皮膚
診斷要點
2、 自覺腰臀部或一側臀部疼痛或酸脹,并向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放射,小腿外側麻木,偶見腓總神經麻痹體征。
3、 腰部無畸形,無椎旁壓痛點?;紓韧渭】捎?a href="/w/%E8%90%8E%E7%BC%A9" title="萎縮">萎縮、松弛。在梨狀肌走向位置上可觸及條索狀肌束,或梨狀肌壓痛明顯。
4、 直腿抬高試驗60以前疼痛明顯,超過后疼痛反而減輕,下肢外展外旋時可引起坐神經痛。
治療:
3、 局部封閉亦有效果。
4、 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梨狀肌切斷或神經松解術。
關于“梨狀肌”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